家住北京海淀区的汪辉,小时候常去北大、清华、人大等著名高校校园里玩,看到那些佩戴校徽的大哥哥大姐姐神气的样子,他心里非常羡慕,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考上大学。然而,1971年17岁的他却随着上山下乡大军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山沟里。等盼来了高考制度恢复的好消息,摆在他面前的又有8道关口:连长推荐关、营部上报关、办通行证关、团部批准关、文化考试关、身体检查关、政审通过关和学校录取关。任何一道关口出差错,上学的愿望就会泡汤。经过一番过关斩将,汪辉终于捧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岁月如梭,转眼间,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0世纪末,当年的汪辉如今早已全家移居海外,从事中外友好文化交流的工作。回首往事不禁落下泪来。他说,当年通过电台和报纸得知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许多被挡在大学门外多年的老知青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时间大家的共同话题就是高考,然而那个时代参加高考也是很难的啊,有多少人为此遗恨终生。汪辉先生认为相比之下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当年和他一起奔赴云南的北京知青有很多人永远失去了上大学甚至返城的机会。当时的高考录取率只有1.8%,更多的考生因名额有限被挡在大学校门之外。
现为北京燕京啤酒集团总经理的李福成也是在文革中丧失了考大学的机会,返城后他如饥似渴地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并参加了北京高等教育自考考试。说起当年的辛苦来,这位事业辉煌的总经理也不禁陷入沉思。他说,文革耽误了整整一代人,当年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文化知识的贫乏,怎么办,只有努力学习把损失弥补起来,好在国家开设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们这样一批人终于也拿上了大学文凭。如今踌躇满志的李总正在读在职研究生。
据统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为北京培训了5万余名毕业生,现在每年的毕业生在7000人以上。除此之外,学历文凭考试、高职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注册视听生以及成人高考等形式也为广大有志青年开辟了一条条成才道路。
20年来,北京已从文革中教育的重灾区发展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全市共有60多所高等院校3000多所中小学和近3000所幼儿园,在校学生数达到236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2%,小学毕业生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2%以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比1978年增长了302.8%,全市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到3200人,18-21周岁人口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29%,20年来,在京的普通高校培训出本专科毕业生579169人;硕士研究生131276人;博士生24600人,成人高校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45万人,中专毕业生3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毕业生58万人,根据1995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每十万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的有13352人,居全国首位。